返回天唐锦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千二百三十九章 穷途末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5305章 穷途末路

    国庆快乐呀

    姜恪出了陀罗补罗城,策马狂奔沿着泥泞的道路回到城东三十里的营地,将刚刚和谈之结果以及林邑之态度告知刘仁愿。www.biquge900.com

    自刘仁愿以下全都懵然。

    怎地就要投降了?

    之前号称“天南之主”“林邑新王”对大唐不服不忿的诸葛地,居然愿意自裁而死、整个林邑内附于大唐?

    敌人都投降了,这仗还要怎么打?

    没仗可打,大家的功勋如何博取?

    可总不能责怪姜恪吧?

    那般苛刻之条件足见姜恪也绝无半分和谈之意愿,可偏偏林邑就答应了……

    刘仁愿揉了揉眉心,有些沮丧,他已经很久未能独自领军作战了,原本以为此番伐灭林邑之功勋手到擒来,往后也能躺在这样一桩“伐师灭国”的功劳簿上养老,可谁能料到林邑居然怂了?

    “必然是雾温岭已经被咱们攻下,诸葛地明知反攻无望且守不住都城,只能以一死向大唐谢罪,而后祈求和平、保存百姓。”

    校尉们有些茫然:“那咱们就接受了和谈之条件,这仗不打了?”

    “人家国主以死谢罪,整个国家内附大唐,你还怎么打?”

    “可若是不打,咱们岂不是白来了?”

    “那有啥法子,杀人不过头点地,人家举国投降你还能怎地?”

    “都投降了还要再打,那岂不就是屠杀?这可不行,有损我大唐天威啊。”

    ……

    帐内吵吵嚷嚷,乱成一团,虽然皆恼火于林邑这般怂货居然投降,却也束手无策。

    投降了还要打,就等着朝堂上那些文官们口诛笔伐吧,如此不顾人道之举措严重违背国法、道德,面对文官讨伐、百姓舆论,即便是太尉也扛不住……

    “礼仪之邦”可不止是说说而已。

    姜恪两手一摊,无奈苦笑:“这也不能怪我,我想着提出那等苛刻之条件必然激怒林邑,可谁能想到他们二话不说连讨价还价都没有便一口答允?”

    他也有些麻了,全军上下磨刀霍霍、战意盎然,就等着伐师灭国博取功勋,结果他出使一回居然促成了和谈,这得挡了多少人的路?

    怕是要引起众怒。

    正此时,雾温岭的战报送抵……

    帐内总算安静下来,都明白了为何林邑愿意接受如此苛刻之条件。

    刘仁愿摆摆手:“此非姜恪之过也,谁能想到林邑上下瓜怂至此?雾温岭被咱们占领,他们居然连一战之勇气都没有,也不知此前为何胆敢挑衅大唐……”

    先安抚了帐下将校,而后对姜恪道:“你深知其中究竟,与战报一起前往岘港面见都督吧,此后如何行事请都督示下。”

    “喏。”

    姜恪领命,带着传令兵出帐,策骑向岘港疾行而去。

    *****

    细雨蒙蒙,港口之内原本猬集一处密密麻麻的舰船少了大半,习君买已经率领舰队赶赴吞武里,过几日杨胄也将率军前往三岗,两支军队分别由两处河口登陆直取婆罗提拔,攻陷婆罗提拔、覆亡水真蜡之后再合兵一处北上他曲城,将陆真腊一并灭亡。

    苏定方在舆图前仔细审视,计算着每一步战略之实施规划,不容许出现一丝半点意外。

    等到姜恪带着李谨行李景仁攻陷雾温岭、林邑已经同意投降的消息返回,苏定方愕然半晌,摇头无语。

    果然计划没有变化快,最十拿九稳的一处,偏偏最早出现意外……

    留守岘港的将校闻听林邑投降的消息,亦是错愕当场。

    对于水师来说,林邑是否尸横遍野不重要,诸葛地的死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凭借此战博取功勋,给上上下下的校尉、兵卒谋求一份只能在战争之中获取的丰厚利益。

    可如今林邑投降,仗没法打,哪里还有利益可言?

    ……倒也不是全无利益,只不过最大的利益被姜恪给掳走了。

    正堂内,一众将校看向姜恪的目光虎视眈眈。

    姜恪只能苦笑。

    苏定方沉吟良久,问道:“以你所见,林邑是当真打算投降,还是另有缓兵之计?”

    姜恪仔细想了想,道:“怕是真的打算投降,诸葛地虽然屠戮范氏王族窃据林邑国主之位,但其本人优柔寡断、贪婪成性,算不得一方枭雄,之前挑衅大唐只为讹诈,此番水师尽出、兵临城下他早已乱了方寸,待到退路被断、走投无路,已然心灰意冷。”

    有人道:“即便雾温岭被咱们攻陷,诸葛地却也谈不上走投无路,还能带着部队撤入深山,以待来势。”

    姜恪摇头:“可一旦退入深山,就意味着一段极为艰难困苦的岁月,诸葛地本人享受惯了了,能否承受那种艰苦?他麾下军队是否受得了?以待来势说起来也容易,但是以大唐今时今日之国力,只要占据林邑全境,他岂能见到来势之日?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根本没有半分希望。”

    堂内寂静,无人质疑。

    在深山之中面对粮秣匮乏、军械短缺、军心涣散等等诸多困难,还要面对大唐重兵围剿,那得是何等心志坚毅在之辈才能坚持下去?

    可即便能坚持下去,有生之年却也根本毫无希望……

    一死了之,或许才是最好的解脱。

    况且唯一的儿子都没了,坚持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纵使有朝一日成功复国,给别人作嫁衣裳吗?

    苏定方颔首,道:“既然如此,那就接受他们的投降吧……既然此前由你负责此事,那就善始善终,再度由你率领使团赶赴陀罗补罗城接受林邑之投降,监督他们完成条约。另外,我会将消息送去长安,为你请功。”

    姜恪迟疑一下,躬身道:“末将遵命!”

    面对堂内将校诸般不一之神情,他的心情也极为复杂。

    既然和谈由他谈成,那么此番灭国之功便归属于他一人,这是何等荣耀?

    可如此一来等同于窃据了水师上下所有人的功勋,毕竟大家可以分润的灭国之功没了,变成他姜恪一个人的功劳……

    羡慕、极度、恨意,不一而足。

    他不想要这个功劳,但是当这个功劳掉到头上,又岂能推掉?

    他又不傻……

    ……

    码头上,细雨之下,一群“勋二代”们扛着大包大包的粮食、军械,由木轨马车上卸下、搬入仓库之中。虽然武勋世家子弟自幼熟稔弓马、锻炼拳脚,加之年轻力壮身体素质都不差,但此等劳累活计却也令这些年轻人腰酸腿疼、叫苦不迭。

    在码头上见到姜恪率领一队人马呼啸而来疾驰往公署,没一会儿的功夫负责监督他们干活儿的杨胄便被传唤前往公署议事,便纷纷打起精神,猜测其目的,议论纷纷。

    “这厮不是跟随刘仁愿去攻打陀罗补罗城了吗,怎地回来了?该不会是吃了败仗吧?”

    “虽然老子不愿见到他们伐师灭国、建功立业,可刘仁愿带那么多精锐部队去围剿区区一座城池,断然没有失败之可能。”

    “那是陀罗补罗城已经被攻陷,林邑已经灭国了?”

    “该不会那么快吧?”

    诸人既不愿见到唐军失败,也不愿见到水师上下博取战功,一时间心情复杂。

    待见到杨胄返回,便纷纷围拢上去,七嘴八舌的打听情况。

    杨胄道:“刘仁愿大军抵达陀罗补罗城,林邑国已经恳请和谈、且达成条约,准备举国投降了。”

    “啊?这林邑也太怂了吧?”

    “亏得此前还向大唐叫嚣,居然未战先降!”

    然后“二代”们醒悟过来,纷纷幸灾乐祸。

    “既然尚未开战,岂不是全无功劳?”

    “哈哈!苏定方将吾等惩罚于此搬卸物资,水师上下也无战功可取,简直大快人心!”

    “老天有眼啊!”

    “二代”们乐不可支,你苏定方不让我们去博取战功,你自己不也无功可拿?

    公平!

    杨胄无语,忍不住提醒道:“林邑之所以投降,是因为李谨行、李景仁长途奔袭攻陷雾温岭,又固守岭上军寨击溃林邑援军,更将林邑太子阵斩当场。”

    “……”

    “二代”们面色难看,李谨行与李景仁与他们一并抵达岘港,便立下如此大功?

    杨胄冷笑一声,续道:“此番林邑投降条件非常优厚,而促成此次谈判的,便是姜恪。”

    “啊?这……”

    “二代”们欲哭无泪。

    相比于李谨行、李景仁,姜恪更是刚刚加入水师,区区一个校尉而已却立下促成和谈之大功,这可是足以载入史册的!

    还不得官升三级?

    羡慕、嫉妒、恨呐!

    *****

    夜幕低垂,窗外雨水淅淅沥沥,黑暗吞噬堂内一切,诸葛地独自跪坐在地席之上,双眼盯着茶几上一个白瓷酒壶却又似全无焦距,犹如泥胎陶塑一般不言不语、一动不动。

    人在绝境的时候似乎莫名其妙的激发出更多潜力,譬如思维更为敏捷、记忆更为清晰,诸多极为久远早已掩埋在尘埃之中的往事都能被一一翻出,忆古思今往事历历在目,更有一种全然不同之体悟、认知。

    儿子死了、血嗣断了、国家亡了……

    诸葛地迷惘。

    前两日还意气风发,怎地忽然就到了这一步?

    门外,可伦翁定轻手轻脚走进来,恭声道:“国主,唐军使者来了。”

    他的目光也看向茶几上那个白瓷酒壶。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