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龙战长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九二章 米格设计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    要是关于头盔瞄准器,那就很值得去看一看。www.biquge001.com

    这样想着,龙云心中一动,他简单的意识窥探一下,就知道谢洛夫说的正是这样的东西。于是他欣然点头:“好的,我们去看一看,也许能提点建议呢?”

    “那太好了!请上车吧,中校同志。”

    银灰色小轿车在道路上飞驰,龙云的这一趟莫斯科之旅,的确是相当繁忙。

    在苏维埃联盟的心脏地区,竟然有这样多的机构都需要联系他这样一位王牌飞行员,这在让龙云手忙脚乱应付之余,也收获了不少的有用信息。

    不过要说这些信息,对他解开自己的谜团是不是有作用?他现在还并不确定。

    座在还算舒适的伏尔加牌小轿车里,沿着街道驶离市区,一路上龙云注意到他搭乘的车子前后其实都有其他车辆在暗中跟踪、保护,这种规格的安保措施的确让他有点受宠若惊。

    自从来到莫斯科,就不断的和克格勃打交道,是这样吗?

    这些探员,还真是到处都是;不过想想这是战争时期,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那么,我就先说说战机的事情。”

    不用谢洛夫发问,龙云还是先开了口,他对MiG-29的改进的确是有些话想说。

    不过在开口之前,他也反复考虑过,以自己穿越而来的身份和见闻,哪些事情他可以说,哪些则不可以说,这个必须仔细的权衡清楚。否则,如果随意的去指点这些技术人员,说出来的东西不仅现有技术水平无法实现,还容易引起他们的怀疑。

    “关于MiG-29,我的一些使用经验来看,这款战机还是相当不错,优点么就暂时不说了。如果说缺点,那么一是航程不够,二就是导弹发射艹作流程太繁琐了点。”

    认真聆听的谢洛夫向他示意慢一点说,还捧着小本子做了记录,看来他们的确是把龙云当成了最好的使用新的反馈者。

    “首先是航程,我记得MiG-29加满燃油的话可以飞行两千公里左右,如果带机腹中线的副油箱,也可以飞的更远。但是空战的时候不仅不能带着副油箱(需要抛弃)还需要开加力,这时候燃油消耗非常厉害,没几分钟战机就要没有油了。”

    “唔,这个的确是。”

    谢洛夫点点头,好像也对这一点感到有点无奈。

    “如果战机本身能多带一些油料,哪怕几百升也好,我在好几次次空战里也许就都可以再多一些战果。——哦,当然,这个和导弹的挂载量也有关系,不过我听说最新出厂的MiG-29挂架已经经过调整了,是吗?”

    “是的,现在是在机翼最内侧增加了两个挂架,至少可以多带两枚导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建议在某些批次当中,取消边条翼上的辅助进气口,把空间用来安置整体邮箱,这样增加几百升油料可以说相当轻松。你觉得如何?”

    “——啊!”谢洛夫显然是对这想法感到很有兴趣,“米哈伊尔也有这样的考虑,那么,去掉辅助进气口会不会影响起降时抵抗碎石杂物的能力,这个还需要调查。你的见闻是怎样的?”

    “就我的使用来看,问题不大。所以这个方案你们可以好好考虑做一下,也并不复杂。”

    这样说着,龙云有点不太好意思的舔了舔嘴唇。

    他当然不会告诉眼前的谢洛夫,自己是在未卜先知;这无非就是把现实世界里的米格设计局的方案,提前剧透给他们而已。至于这样做的利弊和进气道杂物的事情,他倒是有百分百的把握:现实世界里米格设计局这样改进的MiG-29早已经遍地都是,这个他还是很清楚的。

    第一个问题说完,龙云又描述了他对于接战过程中的导弹发射限制,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MiG-29这飞机是不错,但是说实话,我觉得火控系统的整合做得并不理想。发射一枚导弹要按这么多电钮,有时候会错失机会的。”

    谢洛夫似乎也有同感,对龙云也发起了牢搔。

    “这套系统是配套研究所搞的,人机工程做的就是不太好。我们之前也想改进来着!”

    “如果要改的话,”龙云又努力回忆现实中那些米格机的改进思路,“最起码,可以把导弹的可逆发射准备整合到一起。这个应该不难,在原有系统上增加一个模块,专门负责进行发射准备就可以。”

    听到这样相当好理解的话,谢洛夫却现出颇为为难的神色来;龙云一开始有些诧异,然后他窥探了对面的意识,才知道问题所在。

    这种设定,已经超出了苏联目前的机载设备整合能力。

    不是吧?龙云相当惊讶的晃了晃头,引发谢洛夫的一阵惊奇,然后他才反应过来并多加解释一番:“其实这种自动控制系统也并不困难,不需要逻辑电路,只需要几个延时器就可以啊。”

    “是吗?……但是,导弹的各准备流程是需要相机而动的。如果按照自动程序,一步步做下去的话,这样兼容姓也会变差;而且一旦按动电钮,就不能再取消了。”

    “哦,是的,你说的很有道理。”龙云现实点点头,然后又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但是问题在于,这样激烈的大战里面,你觉得MiG-29还会更新多少次导弹武器系统?”

    “这个……”

    被中校的话所提醒,谢洛夫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沉吟着点点头。

    是啊,在这样的世界大战形势下,你死我活的拼杀已经不可能再像二战时期那样旷曰持久。

    与其考虑不着边际的武器兼容姓,还不如将歼击机打造成多快好省的战争兵器;虽然会造成武器系统难以更新的问题,但是在这样的剧烈战争里又能怎样呢?

    想到这里,他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刚才的思路,还不时的询问龙云一些细节问题。本来,这种关于人机工程的优化都需要收集大量的使用数据,但是现在有这样的王牌飞行员在,正好可以获得很权威的第一手资料。

    就这样,两个人一路边讨论边设计,快到米格设计局的时候,龙云觉得谢洛夫已经基本上理解了他的思路,回去在战机火控系统上加装模块,应该就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来到历史颇久的米格设计局莫斯科研究中心,穿过偌大的建筑群来到宽敞的一层实验室,迎上来的技术员和谢洛夫说了两句话,就开始向龙云解释这套设备的构想和使用方式。

    一边仔细聆听,龙云一边不自觉的把方案和现实世界里的头盔瞄准技术进行比较。

    和现实里相当成熟的设备相比,米格局的方案无疑还是比较原始,比如现代歼击机上普遍使用的带测距头瞄设备,配合机载计算机甚至可以直接完成火控计算,这比用头盔指挥雷达、EOS去发现目标又快了一步;不过龙云自然清楚,这种技术对于现在的苏联航空电子水平还是有些不切实际。

    所以他压下想要介绍这种思路的念头,仔细的去倾听头瞄设备的使用方法。

    “……喏,如果确认看到了目标,只要按下这个按钮,然后雷达或者EOS(红外搜索系统)就会指向你所凝视的方向,这时候平稳的凝视片刻,就有一定的概率截获目标。——您说导弹么?用导弹的红外导引头去截获目标,这理论上当然也可以,不过配套的电路还没有完成测试。我们的计划……”

    恩,大概听过一遍,龙云觉得这套系统理论上是完全可行、而且效果应该还很不错。不过他也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是这样,我看这个方案目前是在火控里增加一个“头盔”模式;这样的话在格斗中还是不够自动化。如果可以实现,能不能设置成飞行员按动“跟踪”按钮,计算机就自动切换工作模式?”

    “啊——这样说来有道理,不过实现起来还有些问题,我们正在设法解决。”

    “那么,接下来的测试工作,我们会尽快改进。”

    听到技术人员的反馈,龙云点了点头,就来到试验大厅的模拟座舱前好奇的打量;虽然在这样的模拟器上不需要穿抗荷服,但是进入到座舱里的感觉应该是和驾驶飞机相当类似。

    很想坐进去体验一下虚拟实验的感觉,但是限于后面的安排,他也就只好作罢。

    不过这时候龙云也想到,对头盔瞄准具这样的设备,自己也许还用不大上:因为他的视力、不论是现实里还是穿越时都相当好,甚至可以用肉眼发现十公里外的敌机;这时候时间还算是挺充裕,即使没有头盔瞄准具也可以让他从容的指挥火控系统去捕捉目标。

    远距离上是这样,那真的到了惊险刺激的近战呢?

    到这种生死一线的时候,龙云的反应比火控系统都要快;之前他就不喜欢火控系统为了节约导弹而搞出来的命中概率自动计算,达不到概率的就不让发射——因为他对目标的观察和直觉,已经可以相当准确的估计出这个命中概率!

    所谓机不可失,龙云还是更加喜欢确定可以命中后就发射导弹,任凭导引头去自己开机锁定目标;瞬息万变的空战里,谁能耕作抓住战机,就能够赢得胜利,这一点他的体会可以说比任何人都清楚。

    看过了头盔瞄准具,龙云和谢洛夫在设计局餐厅共进午餐,两个人还聊了片刻。

    就在他们边吃边谈、相言甚欢的时候,谢洛夫似乎是见到了什么熟人,抬手向不远处的桌子打了个招呼。

    ;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p>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