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雏鹰的荣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522章 51,兵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469章 51,兵役

    随着特雷维尔将军被召回巴黎并且就任参谋总长,动荡的涟漪开始蔓延到整个军队当中。www.biquge500.com

    那些苏尔特元帅的亲信们,暗自为此烦忧,担心自己会因此利益受损;而那些早就对“苏尔特党”垄断军中要害职位心怀不满的军官们,则暗自欢呼雀跃,心想自己总算找到出头的希望。

    原本平静的水面,迅速泛起了涟漪,人人都在提防着或者准备着,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动荡当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在这种军中人心思动的时刻,奥古斯·德·博阿尔内亲王却对此几乎不闻不问,完全心如止水。

    一来,他属于近卫军系统,跟普通部队几乎也没有什么交集,而且身为亲王之尊,又深得陛下宠信,没有人会有兴趣来对付自己;

    二来,他就算最近升了职,军衔也不过还只是个少校,高层的人事斗争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此,面对动荡的漩涡,他反倒没有任何其他想法,专心于本职工作,带着自己的骑兵营刻苦训练,甚至连宫廷当中那些交际活动都兴致缺缺。

    不过,就算他不去关注动荡,动荡也终究会找上他——因为,有一个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准备将他投入到最汹涌的历史洪流当中。

    这个身份尊贵但还非常年轻的军人,此刻尚且想象不到自己未来将要扮演的角色。

    就在这个普通且晴朗的中午,刚刚结束了晨操的奥古斯,就收到了陛下召见的消息。

    他的驻地离宫廷非常近,而且因为身份原因,早已经多次觐见了陛下,因此这一次他也没有太惊讶。

    在一众同僚艳羡的目光当中,他丢下了制服和装备,换好了干净的军服,然后就快速地进入到了宫廷内,在侍从的引领下,来到了陛下的面前。

    对于这个年纪其实差不多的“叔叔”,奥古斯既敬佩又畏惧,因此一见到他,亲王就恭恭敬敬地向他行了军礼。

    “奥古斯,你每次见我的时候都干劲满满,这很好。”艾格隆满意地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器宇轩昂的侄子。

    “作为您麾下的士兵,我必须时刻为您准备效劳。”奥古斯给了一个谦逊得体的回答。

    “是的,你的上司都跟我说,你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骑兵军官了。”艾格隆点了点头,赞许地看着亲王。

    不过,他又微微挑了挑眉,似乎带上了一点质疑,“但是,如果你能够在另外的岗位上能不能做出优异的表现,我就更高兴了。”

    “另外的岗位?”奥古斯有些惊讶,他看出陛下似乎好像是想要给他换个地方了。

    他顿时就有些不知所措,忍不住疑惑地问,“您是指什么呢?”

    “想必你已经听说过了,我把特雷维尔将军叫回来了,担任了参谋总长。”艾格隆也没打算卖关子,直接给了他一个提示,“遵照我的意志,他将组建一个全新的机构,用来应对未来全新的国防事态……”

    “……您是说,想要让我去给特雷维尔将军效劳吗?”奥古斯立刻就猜到了什么。

    “是的,没错。”艾格隆轻轻点了点头,“为了完成我希望他完成的使命,他需要物色许多聪明、专业、而且富有干劲的年轻人,而我环顾四周,我认为我身边最符合这个定义的年轻人就是你,所以我跟将军说,希望他把你招入到他的机构里面。”

    “这……”

    虽然这看上去是个升迁的喜讯,但是奥古斯的第一反应却是面露难色。

    “陛下,我十分荣幸能够得到您如此青睐……可是,我自从服役以来,一直都是个骑兵军官,对于参谋业务,我并不精通;而且……而且特雷维尔将军上任之后,势必会进行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这些改革,也可能引发许多利益受损的人不满,我如果为将军效劳,难免会有所波及……”

    沉思片刻之后,奥古斯委婉地向艾格隆表示了拒绝。

    他给出的理由是“业务不熟”和“不想卷入到军内人事和派系斗争”当中,而这两条都是非常现实的困难。

    不过,既然艾格隆已经打定了主意,又哪里容得下他拒绝?

    “领兵打仗,总有触类旁通的地方,我父皇是一个炮兵出身,却依旧能够流畅指挥所有兵种,那你骑兵出身又能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一个人有一颗足够聪明的大脑,那么只要他愿意花费苦功去学习,就没有掌握不了的技能,我相信你有这个本领,奥古斯,这并不困难。”

    在否定了奥古斯的第一个理由之后,艾格隆又继续开口,“至于派系斗争,这种事你就更不用担心了,我把特雷维尔将军叫回来,就是为了让他成为一块盾牌,让他抵御住所有明枪暗箭,给你们这些年轻新锐创造一个心无旁骛可以认真做事的环境。你不必担心自己要参与到这种斗争当中,你只需要安心学习,熟悉自己的新业务,然后完成我交代的业务就行了,其他的事情自然有旁人替你操心——”

    艾格隆的解释,稍稍让奥古斯安了心。

    更重要的是,他从陛下的话当中,看到了陛下不容拒绝的意志。

    也就是说,陛下是打定主意要让他去加入到特雷维尔将军的参谋部当中了。

    在平静的日常当中,突然插入了这样一个足以改变人生轨迹的突发事件,老实说他现在脑子还是有点蒙的。

    不过,他不能拒绝陛下的意志,既然陛下希望他去做这件事,而且认定他一定可以做好,那么他就必须去做好。

    奥古斯·德·博阿尔内亲王,没有理由去让波拿巴皇帝失望。

    于是,在重压之下,奥古斯轻轻点了点头,答应了这个显然勉为其难的差事。

    “好的,陛下,既然您希望我加入到这个机构当中,那我服从您的命令。而且我跟您保证,我会尽我的一切智力和精力,继续来为您效劳,一如往前。”

    看到奥古斯如同预想般答应了自己的要求,艾格隆心里也极为满意。

    接下来,他向对方说出了具体的安排。

    “你将加入到总参谋部下属的动员局,作为其中一位科长,虽然你会有局长作为上司,但是你不必担心他会干涉到你的日常工作当中。我希望你在赴任之后的第一天开始,就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那么具体您希望我开始什么工作呢?”奥古斯继续追问。

    艾格隆禁不住心里暗笑。

    一般来说,一位普通军官是绝对不敢这么对陛下说话的,不过奥古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所以对他并没有多少“尊卑”意识,而是更多把他看成了自家长辈,说话也更直率,不会搞那么多弯弯绕绕。

    这是一件好事,他喜欢这种人。

    “既然把你放进动员局里面,那自然就是要你来参与到未来帝国军队的动员计划当中。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研究一下,帝国到底需要怎样的兵役制度,现行的制度对动员工作是否有害。毕竟,兵役是动员之母,只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或者理顺了,我们才能够制定一个足够好的动员规划……”

    艾格隆说的话有些云里雾里,现在的奥古斯听得自然是一头雾水。

    不过没关系,一旦开始上手工作,他立刻就会明白问题所在的。

    没错,经过波旁王家15年的统治之后,现在的法兰西,在军事制度上,和共和国以及帝国时代已经大为不同了。

    在革命的共和国时期,为了面对反法同盟的围攻,在卡诺的主持下,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了铺满全国的征兵网络,根据户籍资料实行全民动员。

    虽然这种动员因为时代的原因,以及科技和运输的局限性,必然有很多漏洞,出现了大量逃兵,但是却足够让法军快速暴兵,拥有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前后十几年当中,有几百万人服役。

    帝国时代也同样沿用了这样一套兵役制度,拿破仑皇帝每年都会征召大量新兵来满足自己对外征战的需要。

    然而,等到波旁王家复辟之后,情况就不同了。王室对之前的革命心惊胆战,对帝国同样也恨得咬牙切齿,因此一上台就开始拆解之前的战争机器。

    而法国人民,也已经厌倦了之前连年不断的战争,也不再愿意继续参加军队。

    因此,在清洗了大批立场不坚定的军官之后,波旁王室也正式地放弃了全民普遍兵役制,转而采用了长期服役的志愿兵作为自己的军队骨干。

    这些士兵往往至少服役七八年,甚至长达十年的也有,因为作战经验丰富,所以堪称精锐,作战效能其实很不错,用在小规模的干涉战争或者征服殖民地的战争当中,其实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如果把它放在“潜在作战能力”的角度考虑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长期服役的军队,每年淘汰的士兵自然就很少,相应的,征召的新兵人数也就很少,这就意味着,在年轻人当中,受过军事训练的人很少,军队的后备力量严重不足。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题:一个国家如果假设有40万的常备军,其中10万人属于军官或者必要的技术骨干,需要长期服役,那么它“轮换兵力”就是30万人。

    假设采用三年兵役制,那么30万人每年需要征召10万新兵,也就是说有10万人退役成为后备役军人。

    如果采用五年兵役制,那么30万人每年只需要征召6万人就够了,一年6万人退役。

    看上去,两种方案在和平时期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是在战争时期,两方都需要大规模动员自己的潜在军事力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按照五年后备役来计算的话,前者的后备军足足有50万人,而且都是受过长期训练的士兵,稍加训练就能和正规军一样作战;而后者的后备军只有30万人。

    最终,两支军队的总规模对比就变成了90万vs70万,兵力劣势就十分明显了。

    如果时间拉得更长,那么两边的潜在兵力差距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直到根本无法抗衡为止。

    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兵力往往就决定了两个国家战争的胜负。

    也就是说,波旁王室故意以“损害国家潜在动员能力”为代价,维持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常备军。

    然而,这样的“高招”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仅仅在十五年之后,因为一次暴乱,它就混溜溜地被赶下了台。

    波旁王室来而复去,问题却又留给了新的继任者。

    现在,就轮到艾格隆来头疼怎么重建一台庞大的动员机器了。

    这个问题,并不是他大笔一挥就能随便决定的,而是要面对许多的取舍。

    如果法兰西是一个完全的专制政体(就像普鲁士那样),那么君主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民众的反对,直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征兵就行了,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里让普鲁士的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一样能继续坐稳王位;如果法兰西是一个完全的共和政体(类似于第三共和国那样),那也不用担心民众授权的问题,议会通过兵役制度之后就能够作为法律推行下去。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甚至维持了80万人的常备军,通过三年兵役法进行替换,每年征召20万年轻人入伍(因为法国当时已经是个老龄化社会,所以这几乎就等于是每年出生的男性人口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以不到4000万人口,动员了850万军队,2000万男性里的超过40%都在服役,几乎把所有成年男子都投入到了战争当中。

    问题就在于,在1815年到1870年之间,法国虽然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但是又不是专制政体,结果就同时承受了两种制度的缺点,兵役制度也受到了民众普遍的抵制,甚至国王们因为惧怕革命,反而更青睐使用长期服役的职业兵(这样的话士兵群体就会和普通民众隔离,方便君主维持统治)。

    于是,在悄然之间,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军就从当年的“全民军”,变成了一直长期服役的职业化军队,每年征召4-5万人进行替换。

    而对普通民众来说,“让尽量少的年轻人服役”,也符合中上层阶级的需求,父母们当然不愿意孩子去服役吃苦,再加上普遍性的厌战情绪,所以他们反而支持这样的变革。

    因为征召人数较少,所以还出现了一个普遍现象:有钱人家的孩子,在收到了征召令之后,可以花钱“买人”来替自己服役,反正有的是贫困的中下层青年为钱卖命。

    就这样,普通人已经不再把为国服役当成自己的义务或者职责了。

    所以,兵役制度的问题,并不仅仅单纯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政治和社会问题,艾格隆要重新改动,势必也要承受相应的代价。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