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重生之吴霸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9章 寡人之不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既然你知道私闯会场重地,冲撞王驾是死罪,何敢犯禁?”

    庆忌意味深长的询问道。www.biquge001.com

    明知故犯?

    卜商哪来的胆子?

    区区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就敢于触犯法令,日后还了得?

    当然,吴国并没有任何一条法令规定,会场重地不得私闯。

    不过这冲撞王驾的罪名,却是板上钉钉。

    这要看庆忌是否要问责于卜商。

    一旦庆忌“心情不好”,处死卜商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难不成,你以为寡人会因为你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法外开恩乎?”

    面对庆忌的质问,卜商不禁低下了头,然后肩膀一颤,哆哆嗦嗦的回答道:“大王,还请见谅!”

    “小民知道,以寻常之法,断然没有可能参与会试,成为吴国之官吏,故而剑走偏锋……”

    “冲撞了大王,非小民所愿也。”

    闻言,庆忌大手一挥道:“这不是你私闯会场重地,冲撞王驾的借口!”

    “卜商,你年少轻狂,寡人可以不跟你计较……听说,你是右丞相孔丘的门生,是否属实?”

    卜商回答道:“大王,小民不敢欺瞒大王。小民自幼丧父,家贫,与老母相依为命,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得益于小民早慧,三岁识文,五岁断字,七岁可将《书》中的《虞书》倒背如流,记忆之强,乡人尽皆称道,故而让小民年少得以求学。”

    顿了一下,卜商又道:“及今年开春,小民与老母,还有一众乡人感召于大王恩德,吴国之惠民之政,故不远千里,自温邑南下吴地。”

    “承蒙先生厚爱,让小民得以成为孔子先生的门生。”

    “小民的确是先生最年少的弟子,大王若不信,一问便知。”

    庆忌微微颔首。

    卜商的确不敢这样撒谎。

    毕竟,孔子的门徒虽众多,却谁敢诈称孔门弟子?

    孔丘在吴国官居右丞相,位高权重,拜到他门下的弟子,也是不在少数的。

    孔丘历任大行令、右丞相,不算闲职,但政务并不繁重,所以能空出一些时间来,招收弟子,在稷下学宫讲学。

    这也是庆忌所倡导的。

    儒家弟子何其之多?

    庆忌不知道。

    不过,孔丘固然说是“有教无类”,却也不会什么样的弟子都招收。

    倘若没有一定的天赋,还真是难以入得了孔丘的法眼。

    尤其是卜商这样的年龄,除非是天资聪颖,要不然根本没有资格被孔丘看中,成为他的弟子。

    有机会能在十一二岁这种年纪,成为孔丘弟子的,大概就是庆忌的诸公子。

    他们的身份尊贵,所以会被特殊对待而已。

    按照卜商的说法,他原本是晋国人,因为吴国的各种惠民政策传到中原列国,所以举家迁移到吴地定居。

    适逢其会之下,卜商这才被孔丘看中,成了他的弟子……

    这是一个天生早慧,而且可以发愤图强的读书人。

    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还经常借别人的书籍来看,这可不正是穷屌丝逆袭吗?

    也是这样的经历,让庆忌忍不住对卜商高看一眼。

    “卜商,你说自己七岁便能将《书》中的《虞书》倒背如流,记忆超强,可当真?”

    “不敢欺瞒大王。”

    “那,寡人便要考考你。”

    闲来无事,庆忌也不介意跟卜商说道说道,检验一下后者是不是真的有才华,还是在跟自己撒谎。

    《虞书》是《尚书》组成部分之一。

    相传是记载夏朝之前的新兴王朝——虞朝之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请大王出题!”

    卜商朝着庆忌作揖道,倒是胸有成竹,毫无畏惧。

    见状,庆忌沉吟片刻后,缓声道:“你把《书》中的尧典背一遍看看。”

    “诺!”

    卜商昂着头,朗声吟诵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啪!啪!啪!”

    卜商的话音一落,庆忌便忍不住鼓掌笑道:“不错。卜商,你的确有些能耐。”

    “只是背诵文章,识文断字之人都会,算不得太大的本事。”

    “你再给寡人背诵《书》中的《皋陶谟

    》,记住,是倒背……”

    “诺!”

    面对庆忌给出的这种挑战,卜商也是丝毫不惧,跟着一字不差的将《皋陶谟》倒着背诵出来。

    等卜商把一篇《皋陶谟》倒背如流后,偌大的公堂中,便是死一般的寂静!

    一片鸦雀无声!

    庆忌沉默一下后,又将目光放在了坐在自己下首的公子恒身上,问道:“吴恒,你能将《皋陶谟》倒背如流吗?”

    “勉强。”

    公子恒尴尬的回答道。

    他的确是能将《皋陶谟》倒背出来,只是不可能那么顺畅,而且很有可能会出错……

    卜商才多大?

    年仅十二岁!

    “卜商,你当真有心参与此番会试,在我吴国出任官吏?”

    “正是!还请大王成全!”

    卜商一头磕在地上,说道。

    “那你便写一篇策论出来。与外边参与会试的士子一般,对策的内容有四项:寡人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宜,民之不宁!”

    “诺!”

    随后,庆忌就让宿卫搬来一张矮桌,以及笔墨纸砚,让卜商在那里奋笔疾书,写出一篇属于自己的策论。

    过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卜商便将自己的策论递交给庆忌阅览。

    庆忌看着这篇策论,既不点头,也没有摇头,让人捉摸不透。

    说真的,卜商的这一篇策论,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不算严谨。

    卜商选择的是“吏之不平”,针对吴国当下的吏治,卜商建议庆忌广开言路,效仿先贤,设立登闻鼓,让底层的黎庶,也能越级告状,甚至是向国君“告御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