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我组建了最强剑客集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140章 决定天下的大战,鸟羽伏见之战,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140章 决定天下的大战,鸟羽伏见之战,开战!4400

    匡天二年/明治二年(1866),5月5日——

    京畿,鸟羽街道——

    以鸟羽街道为分界线,东、西两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貌。www.biquge900.com

    东面的旗帜的种类很少,要么是代表新选组的诚字旗,要么是代表秦津藩的龙胆叶,要么是代表江户幕府的三叶葵。

    反观西面,旗帜的种类就要复杂得多了,可谓是五花八门。

    其中占据压倒性存在感的,当属代表萨摩藩的“丸十字”。

    萨摩藩在“南朝”占主导地位,绝非西乡吉之助等人搬弄权术,纯粹是实力使然。

    为了摸清“南军”的具体兵力,九番队的忍者们展开了夜以继日的侦查工作。

    具体的侦查过程,就是尾随“南军”,计算其炊灶与排泄物的数量。

    人的舌头转一转、牙齿轻碰几下,就能随便说出一万句谎话。

    十万大军、二十万大军……这些数字大可张口就来。

    但嘴巴吃进去的东西以及屁股拉出来的玩意儿,却不会说谎。

    一言以蔽之,只要计算炊灶与排泄物的数量,就能大致弄清军队的兵力规模。

    大军行进时所遗留的排泄物是有迹可循的,肯定是埋在远离水源、位于营地下风向的地方。

    虽然挖开那些被填埋的粪坑,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重任在身,容不得挑三拣四。

    九番队的忍者们只能咬紧牙关,苦苦忍受着“找大便”、“挖大便”、“闻大便”、“数大便”的反复折磨。

    今天由谁去数大便,又由谁去数炊灶——围绕着这一难题,他们每天都要经历好几轮争吵。

    当然,绝不能排除“南军”效仿当年的孙膑,以“减灶计”来迷惑青登的可能性。

    想当年,孙膑就是通过“逐日减少炊灶数量”的策略,成功迷惑魏国大将军庞涓,使他因误判齐军兵力而轻敌冒进,最终被孙膑乱箭射杀。

    总而言之,对“南军”的兵力规模的估算,必须要慎之又慎。

    在此任务中,大盐党再度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事实证明,青登与大盐党结盟实乃正确的选择。

    在紫阳的带领下,大盐党的“情报网”全速运转。

    顺便一提,因害怕兵灾,京都祇园的大老板们——也就是经营“艺伎屋”的那些豪商——基本都跑路了。

    反正京都的有钱人们都走光了,祇园的生意一落千丈,继续营业也无意义,索性歇业了事。

    如此,无事可干的艺伎们自然只能各回各家。

    跟游女相比,艺伎要自由得多,不论是要继续留在京都,还是像其他人那样逃难,都有极大的自主权。

    紫阳以“回老家避避”为由,于前些日离开祇园。

    她前脚刚出京都地界,后脚就即刻赶往大津,住在青登提供的临时住所。

    不得不说,她的人品确实令人赞叹。

    在离京之前,她动用私财帮助那些无权无势、想逃都没地方可逃的可怜艺伎,使她们得以离开这片“硝烟弥漫之地”。

    不用再费心扮演艺伎了,她得以全力动员、指挥大盐党的“情报网”。

    直至紫阳发力了,青登才后知后觉地知晓:“南军”的些许士卒乃“大盐党”的线人!

    虽然没法指望这些线人干出烧毁粮草、刺杀主将等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毕竟只是基层士兵,能干的事情非常有限——但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报给大盐党,还是绰绰有余的。

    自己所待的部队有多少人、今天看见了多少面军旗……这些讯息非常珍贵、有用。

    就这样,青登综合分析各条渠道的情报后,对“南军”的兵力有了大致的估算——

    萨摩军:13000人

    长州军:2000人

    土佐军:7000人

    肥前军:8000人

    其他藩国的军队:5000人

    合计兵力:35000人

    不算九番队(忍者部队兼传令部队)以及总务司、财务室等文职人员的话,新选组在两道防线的兵力配置如下——

    “鸟羽防线”——

    二番队(精锐步兵队),250人

    四番队(步兵队),550人

    五番队(步兵队),450人

    六番队(火枪队),1150人

    十番队(骑兵队),600人

    十一番队(炮兵队),680人

    十二番队(火枪队),1150人

    十三番队(火枪队),1150人

    合计兵力:5900人。

    “伏见防线”——

    “零番队”(王属卫队),60人

    一番队(精锐步兵队),300人

    三番队(精锐步兵队),250人

    七番队(骑兵队)600人

    八番队(火枪队),1150人

    合计兵力:2360人。

    不满1万迎战3.5万……就兵力规模而言,“南军”所占有的优势不是一般的大!俨然具备跟新选组一较高下的资本!

    在“南军”闯入京畿后,以萨摩军为首的各部队就开始陆陆续续在鸟羽街道以西布营扎寨。

    当人数超过一万时,基本就能将你的视界铺满,遑论是三万以上的大军。

    从鸟羽街道往西望去,在接近地平线的远方,有一条黑线连接南北——正是“南军”的大营!

    若从上空俯瞰而下,将能更加直观地领略到这座大营的壮阔!一眼根本望不到头!

    颜色、样式各不相同的无数面军旗在春风的刮拂下,发出猎猎响声……此景此幕,光用肉眼去瞧,就能体会到无与伦比的压迫感!

    ……

    ……

    匡天二年/明之二年(1866),5月7日——

    这一天,浓郁的火药味弥漫在鸟羽的空气中。

    从昨日起,“南军”大营出奇地寂静。

    土方岁三等熟稔军事的将校们立即感知出来:这是两军正式开战的预兆!

    事实上,早在“南军”刚抵达鸟羽时,土方岁三就想施以阻挠,使他们穷于应付。

    如果能趁他们立足未稳,一口气打崩他们,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一开始的计划,是派十番队(骑兵队)去袭扰敌营。

    然而,“南军”的守备比他预想中的还要严密。

    像极了一只长满尖刺的刺猬,根本无从下口。

    假使贸然派出骑兵队,乃纯粹的送死行为,去多少骑兵就死多少骑兵,绝对的有去无回。

    近战不行,只能远攻——可远攻也不怎么凑效。

    “南军”的安营位置非常巧妙,恰好位于新选组的炮击范围之外。

    因此,即使是朝“南军”大营倾泻炮雨,也很难对其产生有效的杀伤。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任由“南军”安然扎营。

    截至今日之前,此起彼伏的喧闹动静一直支配着“南军”大营。

    后续部队赶到、营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今日,上述的嘈杂声响尽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诡异的寂静……

    能够想到的理由,就只有一条——“南军”以完成进攻准备!

    事实证明,跟土方岁三等人所料想的完全一致。

    在天空刚翻鱼肚白时,便见“南军”大营中有一支支部队徐徐开出。

    只见这些部队在自家大营与鸟羽街道之间的平原上列阵。

    扛着长枪的长枪兵、端着火枪的火枪手、按着佩刀的剑士、被安排在两翼的骑兵队……一个个军阵逐渐成型,令人望而生畏。

    此时此刻,在“鸟羽防线”的各个据点,以永仓新八为首的诸位队长展露出各种各样的神态。

    井上源三郎抱臂于胸前,口中嘟哝:

    “第一天就派出这等规模的军势……今日会是一场苦战啊。”

    一旁的新见锦淡淡道:

    “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敌军才不会跟我们打消耗战,他们绝对会毕其功于一役。”

    芹泽鸭冷哼一声:

    “正合我意,来的敌人越多越好,看我杀光他们。”

    原田左之助舔了舔嘴唇:

    “慢死了,快点开始吧。”

    在“南军”布阵时,“鸟羽防线”亦忙成一片。

    进入战位、握紧武器……最先做好迎击准备的番队,正是部署于秋之山上的十一番队(炮兵队)。

    秋之山——称其为“山”,未免太不符实。

    不论是高度还是面积,都跟大众所理解的山完全不同,其充其量不过是一座丘。

    只不过,即使是这种不起眼的小丘,也已经是这附近屈指可数的、最适合充作炮兵阵地的高地了。

    鉴于其地利优势,土方岁三没理由不把十一番队(炮击队)部署于此。

    这一会儿的秋之山上,那一架架火炮已安放整齐,黑漆漆的炮口斜指天空,炮手们跃跃欲试,盼求着“开炮”的命令。

    只待该令下达,这些大炮就能一同发出怒吼!

    又过去了一段时间……约莫半个时辰后,不论是“鸟羽防线”还是“南军”,悉已蓄势待发。

    空气中的火药味在经过不断的累积后,已达无以复加的地步!

    说来巧妙,就在这时,就在两军的本阵,土方岁三和西乡吉之助不约而同地低头看了眼怀表上的时间。

    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幕幕,确实是充满了戏剧性——他们难分先后地抬头,目放凶光,齐声大喝:

    “开炮!”

    同样是难分先后——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轰!轰!轰!轰!轰!轰!轰!轰!

    两军的炮阵一同发出火光!

    伴随着连绵不绝的震天炮声,双方的无数发炮弹高高地升上天空,然后重重地落向对方阵地!

    霎那间,两军阵地被炮弹爆炸的光焰所吞没!

    亲临前线以督战的桂小五郎,用力挥舞掌中的妖刀·村正。

    “进攻!”

    “南军”的无数将士呼号着直扑向“鸟羽防线”。

    井上源三郎拔刀在手:

    “举枪!”

    六番队的队士们以整齐划一的动作举起火枪,食指扣在扳机上。

    枪声未起,但枪口处已萦满死亡的气息。

    匡天二年/明治二年(1866),5月7日,决定天下归属的鸟羽伏见之战,开战!

    ……

    ……

    伏见,伏见奉行所(“伏见防线”的本阵)——

    从鸟羽到伏见的直线距离只有3公里。

    如此距离下,不论鸟羽发生何等状况,坐镇于伏见的青登都能于第一时间有所察觉,并即刻做出应对。

    当不绝于耳的炮声、枪声遥遥传来时,紧随在青登身侧、随时准备接令的山南敬助、斋藤一等人纷纷变了脸色。

    山南敬助难抑情绪,“呼”地长出一口气,口中不住地呢喃:

    “土方先生……祝你们旗开得胜。”

    ……

    ……

    鸟羽——

    砰!砰!砰!砰!砰!砰!砰!

    爆豆般的枪声,成为鸟羽战场上除炮声之外最具存在感的声响。

    驻守“鸟羽防线”的火枪队,不仅有井上源三郎指挥的六番队,还有刚编成不久的十二番队、十三番队。

    三千多名火枪手……由此编织出来的火力网,使战场上充满了弹丸飞射的灼热气息。

    “鸟羽防线”虽很漫长,但真正需要死守的地方,就只有以小枝桥为主的那几座架在鸭川之上的桥梁——若不打下这几座桥梁,“南军”可没法渡过鸭川。

    换言之,“鸟羽防线”以这几座桥梁作为防御支点。

    只要这几个支点不出岔子,那防线就固若金汤。

    原田左之助曾向青登提议:既如此,何不将这几座桥梁炸掉呢?

    如果青登只欲守住京畿,不做它想,那么采取此策正合宜。

    但是,青登所求之事,绝不仅仅只是“赶跑‘南军’”。

    为之后的“追击‘南军’,扩大战果”作考量,留下这几座桥梁非常有必要!

    一方是守桥,另一方是夺桥——围绕着这几座桥梁,惨烈的攻防战旋即展开!

    “射击!压制新选组!”

    “对面还击了!”

    “不要怕!新选组不擅长打硬仗!”

    “不要让敌人靠近!”

    战端甫启,双方的声势便拉出显著的高低之分。

    不论是炮击的规模,还是枪声的数量,“南军”都稳压新选组一头!而且还是两倍左右的巨大差距!

    身处本阵(城南宫)的土方岁三,时刻关注着双方的枪炮声的差异。

    在发现对面的火力稳占上风后,他不由自主地蹙紧眉头。

    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南军”的大量士卒成功逼近“鸟羽防线”。

    首当其冲的,正是最为重要的小枝桥!

    二番队与六番队把守于此。

    久候多时的永仓新八高喝一声:

    “贼兵攻过来了!轮到我们这些剑士发挥本领了!”

    喊毕,他身先士卒,像猛虎一样扑将上前,攻入敌阵。

    刀光一闪——其掌中的宝刀发出刺目的寒芒,砍向某敌兵的脑袋。

    这本是必杀一击……没成想,竟落了空!

    只见对方奋力向左一闪,虽是相当笨拙的动作,但确实是躲过永仓新八的斩击!

    永仓新八瞪大双目,虽感错愕,但手上动作分毫不慢,很快就调整好架势、刀锋的朝向,再挥一刀。

    这一回儿,对方再也躲不过去——扑哧——的一声,胸膛被剐开,鲜血四溅。

    虽成功取得一杀,但永仓新八毫不觉得高兴。

    方才那人的反应速度,完全不像是普通士卒所能达到的水平……

    一念至此,受不祥预感的影响,他飞快地扬起视线,四处观瞧,赫然发现所有敌兵都呈现出诡异的亢奋状态。

    在经过短暂的困惑后,永仓新八马上明白了什么,破口大骂:

    “妈的!又是‘决战淀’!”

    *******

    *******

    转眼间,又到月初啦!手头有月票的书友,请务必投票给本书哇!(流泪豹豹头.jpg)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