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最新域名:
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434章 新家
高昌城其实不小,分为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周十余里,整体坐北朝南,略微偏西一点点。
www.biquge369.com
此城历史上经过四次增筑,第一次便发生在高昌废藩置郡时期,已完成。
第二次就要到氏高昌国时期了,第三次则在唐西州时期,最后一次在高昌回时期。
张骏时期的增筑主要体现在加宽、加高城墙方面,其他未做大的改动。
内城城周将近八里,是达官贵人的居住区,并建有佛寺、道观。
宫城位于整座城池的北部,周长不到二里,是在汉代故城的基础上改造的一一说是「
城」,其实就是一个大院府邸罢了,只不过修建了厚实、高大的城墙,并营建了城防设施而已。
邵看完后就心中有数了。
他将来的王宫和洛阳、汴梁城中的公卿府邸差不多,比起正在营建的四弟的王宫应该差了许多。
不过他也不在乎就是了,反正够妻妾孩儿们居住,甚至还能抽出一部分屋舍做营房,
供侍卫使用。
「大王,臣已带兵将王宫洒扫了一番,可以入住了。」中尉薛涛禀报道。
宫门已经打开,王宫内站满了赵王府护兵,
邵笑道:「走,一起入内看看。」
众人各自谦让,最终以王府属吏为先,地方大族随后。而在地方豪族中,又以氏为尊。
高昌本地多高鼻深目的西域胡,戊己校尉营兵及其家人中,高鼻深目之辈或胡汉混血之人也很多,纯汉人大族只以金城氏的分支为最,足有千余口,还深刻控制着一部分胡人,实力可谓强大。
氏之下,多为小姓,也就当过张骏幕府贼曹的瑾小有实力,控制着数百口人。
瑾家是天水氏的分支,以商业为重,通晓胡语,交游广阔,但被氏打压得厉害,无望与其相争,只能屈服。
但愧家想屈服,朝廷不让!
开平二年(328),诏以瑾为高昌太守,意在打破高昌的局面。
不过瑾当了几年,只让氏小小失意,没能伤筋动骨。
开平末,瑾去世,朝廷又从敦煌派了个太守令狐策。
此人没什么野心,只一意做官,高昌大体平静。
但司马晋灭亡的怒涛影响到了西域。即便数千里山川阻隔,波涛延伸至此处时已然只剩一点涟漪,但就是这点涟,依然让高昌四县(含交河)局势大变。
会稽虞氏、丹阳许氏家族的到来,让家的地位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单凭氏自身的实力怕是很难抗衡了,但如果算上受他们影响、控制的西域胡,氏则又要强上三分。
当然,虞氏、许氏初来乍到,又分给了他们土地和一部分半废弃的井渠,修完毕后足以养活全族,倒也没必要和氏争雄。高昌大着呢,土地、水源还没到枯竭不够分的地步,真不用现在就翻脸,不如攀上赵王,好生经营家业,将来总会有个说法的。
所以,虞凝、许奋二人默默站在干身后,将主位让给了他。
许奋乃被处死的许副诸子的长兄,早年被过继给了叔父许朝,而许朝又跟随山遐投降,并无事,就连柴桑的庄园都保住了,所以许奋作为许朝宗法上的嫡长子,当然无事。
不过,许朝在过继了大侄子许奋后,又有了亲生儿子,兄弟俩关系很差。
许朝这人也挺没意思的,打看为兄长留后的大旗,又让许奋还宗,重新成为许副的儿子,被发配到了高昌。
许朝前些年已经死了,听说他亲儿子身体不好,好像也快死了,真不知怎么说了—”·
前边赵王已经走到了广场正中央。
广场不大,周二百余步,但足够站下执戟卫士及国中文武官员了。两侧甚至还有七八间房屋、五六棵大树,既可乘凉休息,亦可给侍从近臣办公。
广场后则是一正二偏三个殿室,正殿奏事,偏殿供赵王及国相办公。
「此殿虽小,然够用了。」邵看着不甚高大的殿室以及殿前的廊柱,笑道:「孤只要有个问对、办公的衙署即可。」
廊柱有些斑驳,以前其实是有金粉的,因为高昌很富裕,一点都不穷。只不过赵贞造反被平定后,张骏的人马涌入王宫,大肆劫掠,廊柱上的金粉都被刮了·
邵又走进了正殿,左看看,右看看,十分满意。
很多陈设曾经被抢,不过父亲又从姑臧城内张骏的旧王宫中发还了一些过来。实在找不到的,便从长安、平阳两地宫中调取,基本都帮他置办完毕了,以后当不用太过寒酸。
趁着邵与属吏、豪民谈笑之际,中尉薛涛快走两步,来到了王座左侧,掀开一个珠帘,默默等着。
邵看到后,笑道:「这个珠帘定不是高昌王所有,看型制应是中原的,莫非出自「大王,此帘是从长安建章宫取下后送来的。」王友沈劲说道。
「原来如此。」邵点了点头,从王座左侧出了正殿,入目所见是一个庭院。
令人惊讶的是,庭中栽种了许多花木,并挖了一个池子。
大树很粗,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树干高大笔直,树冠大张,看着十分荫凉。
最吸引人注意力的便是那个池塘了,虽然不大,但在水资源并非丰沛的高昌可就十分难得了。
邵出神地看着这个池塘,发现竟然还是活水,更加高兴了,笑道:「夏日炎炎之际,坐此院中乘凉,时而戏水、垂钓,妙哉。」
众人跟着笑了几声。
王府属吏是凑趣尬笑。来自中原的他们根本看不上这种花园,只觉相当一般。
虞凝、许奋是江南来的,神情就很复杂了。
翰干则有些眼红,他家就在内城,条件却不如王宫,不知道多羡慕。
花园两侧照例建着一些屋舍,此为侍卫营房。
花园正后方还有两进房屋,各有二十余间屋舍,可供家眷及侍婢女居住,甚至还可拿一部分出来做武库、储藏间之类。
「大善!」邵转了一圈后,愈发满意,然后招呼众人在花园中坐下。
军士们端来了一些切好的瓜果。
邵沉吟片刻,道:「王宫尚未赐下,孤实不便居住。再者,过几日孤要率军北上。」
此言一出,众皆惊讶,包括一部分王府属吏,显然赵王并没有知会所有人。
「车师后王遣使而至,言及有匈奴溃军涌入国境,四处掳掠,车师兵不能制,故请行营发兵相助。」邵说道:「孤已与杨招讨使商议妥当,便由孤亲率五千步骑北上,助车师后王清剿匪徒。」
「何须大王亲征?」中尉薛涛起身道:「臣率三千兵马北上迎敌可也。」
邵摇头道:「孤意已决,无复多言。」
薛涛还待再说,却被大农柳恭暗暗扯住了衣袖。
薛涛虽不解,但还是坐了下来。不过,他很快就领悟到了:大王要建立威望,甚至隐隐想控制一山之隔的车师后国,毕竟那地方也有万余口人,对人烟稀少的西域来说,十分宝贵。
就是不知道走哪条路了。
一是走回头路,在高昌、伊吾之间某处翻越雪山孔道,进到山北;一是不走回头路,
从交河往西北走,绕行一段后至山后。
孔道狭窄、崎岖,怕是不通大车,只能走轻骑,这也是山后胡人南略的道路之一。
西北方向的那条路较为宽,听闻只有一道山谷较为艰险(达坂城附近),乃车师前国西北方最重要的关隘,至今还有数百车师前部兵丁成守一一当然,车师前国已然罢废,
国都成了交河县,车师前国人也没有什么反抗,以后都是赵国或高昌国的辖境了。
薛涛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绕路走西北方向更为稳妥,因为能通大车,可携带大量军粮或器械,以利持久征战。
「大王兵虽精,然不通地理,不谱民情,恐需人带路。」干起身道:「臣不才,愿率精兵五百,以为前导。」
「大王,臣愿率虞氏子弟兵以附骥尾。」虞凝不慌不忙地起身,沉声道。
「大王,臣亦愿——」
邵大为满意,一番商议后,虞、许两家合兵五百,与氏兵马一起,充作先锋。
至于在高昌郡内征兵,他还没这个权力,毕竟还没正式封建不是?
不过,戊己校尉辖下的营兵倒是可以拨付一千人给他,这是杨勤已然许下的承诺。
如此一来,合七千兵,差不多够了。
商议到最后,邵把目光投向慕容恪,道:「吐伏,你领五百骑,听从公指挥,一同以为前驱。」
「是。」已经十八岁的慕容恪第一时间起身应下。
他没有丝毫意外,盖因在朔州时,赵王就经常让他带千余骑,威吓乃至攻打不服从的部落。
他很感谢赵王的信任,因为学到了不少东西。
当然,与卑移都护府帐下兵马的讲武,更是让他提升很大,捅破了好几层窗户纸。
他觉得自己是有一定指挥征战的天分的,别人要学很久的东西,他似乎很快就会了。
不过他还是很感激赵王,没有他的栽培,绝对没有今日。
「可惜鲜于屈还在半途,不然待那一百具装甲骑到了,吐伏你就如虎添翼了。」邵又感慨道。
鲜于屈改换门庭后,已成了王府左常侍。奉命将邯郸的买卖收摊,并将去年的食邑租赋转为用得上的轻便物资,一并押来高昌。
如果还有剩余的话,就在河北招募愿意西行的健儿。
这会却不知到哪了,弄不好潼关还没过,可惜了。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