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晋末长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1417章 并非无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417章 并非无因

    急促的马蹄声敲碎了春耕的节奏。www.biquge500.com

    村头土道上腾起一溜烟尘,百余名身着窄袖胡服、髡发结辫的乌桓骑兵,风一般卷过。

    马是高大健硕的并州马,鞍鞯鲜明,蹄子踏在土路上铿锵作响。

    骑士腰挎环首刀,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田间劳作的农人。

    农人们瞬间凝固了动作,腰弯得更低了,同时用眼角余光偷偷打量着。

    这又是哪位去晋阳玩耍的贵人回来了?不太像啊,路过的骑士似乎就是本地贵人的子侄,看着有点眼熟。

    能让这些心高气傲之人当先开路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在河边捶衣的妇人慌忙将湿衣塞入木盆。

    马蹄声越来越急,旗幡一面接一面。

    风似乎都凝结了,只剩下河水奔腾的呜咽声。

    妇人们窃窃私语,操着汉语、乌桓语、鲜卑语夹杂的奇怪口音,低声讨论着。

    神奇的是,她们都能互相听懂对方的话。

    汉人能听懂部分乌桓、鲜卑词汇,乌桓、鲜卑也能听懂部分汉语,交流毫无障碍——久而久之,大概会形成一种以汉语为主体,夹杂部分胡语词汇,音调奇怪的方言。

    烟尘尚未散尽,田地里才刚刚重新响起锸犁破土之声、鞭牛吆喝之声,远处又有一群骑士相向而来。

    他们远远下马,随意看了看田间、河畔的自家农奴,便急匆匆地向前,侍立于道旁。

    一队队盔甲明亮的步卒走了过来,先站好位置,然后喝令这些在阴馆跺跺脚都震三震的贵人们解下兵器,挨个列好队。

    有人朝农田走来,用汉语大声喊道:“殿下非为扰民而来,尔等继续耕作,农时耽误不得。”

    喊完之后,又至下一处,重复之前的话。

    农人们互相打听。此人说的是洛阳话吗?好难听懂,还是并州官话听得舒服。

    片刻之后,农人们三三两两地忙碌了起来。

    农时确实耽误不得。

    牧草已经返青了但这会还不到大规模驱赶牲畜啃食的时候,得再长一会。趁着这个空档,抓紧把粟麦种好才是真的。

    等春播完毕,还有修缮房屋、照料牲畜等一堆事情,农家是一刻不得闲,尤其是他们这些从游牧转变为半耕半牧的农人,比单纯游牧或单纯种地的人都要忙。

    才弯腰干活没多久呢,驿道上忽然响起了鼓乐之声,再度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想象中身穿华丽衣着的贵人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红色猎装的青年,被诸多官员、将军们簇拥着,迈着不急不缓的步伐,向前走着。

    农人们纷纷直起腰,乃至踮起脚尖,够着头看着。

    青年先是说了一些什么,往日里高高在上的贵人们纷纷拜倒在地,恭顺无比。

    有些人不自觉地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着魔似地看着这副场景。

    手中的铁锸沉重无比,仿佛再也举不起来了,也没那份心气了。

    曾几何时,因为转为耕牧,他们的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就连灾害都有了一定的抵御力,心中喜悦无比,觉得幸福的人生就在眼前,虽然压在他们头上的贵人们似乎赚得更多,愈发奢侈起来了。

    可这会呢?他们稍微冒犯一下就要被鞭挞个半死的贵人们,集体跪拜在路边,脸上挂着他们从未见过的谄媚笑容,哪怕被视而不见,也不敢表露出丝毫不满。

    许多人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权力的冲击。

    “叱奴,你以前说步鹿根家的大人勇武豪迈,没人敢折辱他。但他现在像条狗一样在路边摇尾乞怜,你有什么话说?”有人低声说道。

    叱奴只有十六七岁,脸上还残存几分稚气,这会显然看呆了,没想到他心目中如天神一般高不可攀的贵人,在中原贵族面前却这般低三下四。

    他的大脑第一次真正思考了起来。或许,阴馆县这方天地太小了,县上面那个马什么郡也太小了,自然而然,步鹿根家的贵人们也很渺小,放到整个天下不值一提。

    去年的时候,他们与续家的人争夺公地草场的放牧权,很是打了一架,当时就想如果步鹿根家的贵人们起兵造反,他就跟着造反,把续家的人屠光了,反正步鹿根家能拉出一千多弓马娴熟之士,几个年轻的贵人勇猛无比,外人真不一定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这一刻,他的固有认知破灭了。

    如果步鹿根家的贵人们再想要叛乱的话,他真不知自己该怎么办或许该认真考虑一下吧。

    这个天下,远不是他想象的那样。

    ******

    日头西斜,将巨大的村影投在泛着金光的河面上。

    农人们扛着沾满泥巴的铁锸,拖着疲惫的耕牛,沿着田埂往家走。

    村落里,炊烟再次升腾,只是更浓了些。

    远处,阴馆城的轮廓在暮色中显得模糊而凝重。

    城墙之上,隐约可见戍卒巡弋的身影。

    城墙之外,篝火已然生起,热情的少女们如草原上的云雀,为大梁太子献上轻盈的舞蹈。

    有那么一瞬间,邵瑾似乎想到了什么。

    当年就是这样的场合,他着了姚老羌的道。不过现在他成熟多了已可游刃有余。

    正如叱奴所想的那样,步鹿根家的贵人在乡间耀武扬威,甚至有点蛮横霸道,但这会却是个和善的君子,满嘴谈的都是“门路”、“买卖”甚至是家族能不能挤进“塞姓”之中。

    “代国废藩置郡,马邑一片安定,诸君都有功。”邵瑾端起酒樽后,笑道:“历次发役,并不落于人后,孤都看在眼里。今既入中朝,只要好生做事,听命于朝廷,富贵定然短不了。来,饮了这杯。”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马邑太守羊权趁机上前,为太子一一引荐地方豪强。

    第一个便是张通。

    此人在拓跋鲜卑时代当过马邑太守,后转任郡丞。如此落差,心中肯定是不满的,但他一大把年纪了,雄心壮志已然消磨,而今就想为子孙谋。

    邵瑾听完介绍后,便道:“令郎既识文断字,又会写算,入东宫为录事可也,却不知舍不舍得?”

    张通一听,喜出望外,连声道:“那是小儿的造化,舍得,舍得!”

    录事是吏职,非官,但东宫的录事能和郡县录事一样么?这真的是造化。

    其他人听完羡慕不已,更有些期待。

    羊权又开始介绍续家。

    “君家镇边多年,功莫大焉。”邵瑾说道:“且是名门之后,家学渊源,何不入太学读书?将来也是条出路。”

    他说这话,自然就是要给续家子弟入学名额了。这甚至不用请示天子,凭他的影响力就能轻而易举办到。但对马邑郡的土豪续氏而言,却又困难无比,故在太子许诺后,他们千恩万谢——放在魏晋年间,这不算什么,可国朝的太学生是真能当官。

    续氏退下后,羊权又介绍起了苏氏——此为苏忠顺之子苏坤这一支。

    邵瑾听完后,敬了苏坤一杯酒,道:“卿将自家部众编户齐民,响应朝廷大政,小小一阴馆令着实屈才了。”

    苏坤面色沉稳,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只道:“朝廷有命,理当遵从。”

    邵瑾点了点头,放下酒樽,叹道:“真荩臣也。”

    除了这一句外,再无多余的话,但苏坤心中有数,这个当了多年的阴馆令可以卸下了,必能往上走一走。

    天子不是白让太子过来的,是让他过来施恩的。既然施恩,就要给太子一定的权限,即便此时没有,回去后也会一一落实。

    此事不用着急,耐心等待便是。

    苏氏之后则是田氏……

    羊权一一介绍,太子一一抚慰,就如他父亲当年所做的一样。只不过父亲威望高,稍稍笼络一番即可,甚至不给好处也能压着让人卖命,但他不行,需要切实地给出好处,拉拢人心。

    马邑四县其实是比较重要的,地接平城、盛乐,背靠雁门关、宁武关,本身农业条件尚可,是一线边塞后方重要的粮秣、马匹、兵员、器械供给地。

    此郡共有12000余户、49400余口,大部分人口掌握在豪族手中,朝廷在此度田,但又没完全度——其实只是查清了四县的户口、田亩数量,以利收税,但默认豪族对田地、人口的占有,不动他们的特权,毕竟很多人才从部落时代转变过来,代国又刚刚被吞并,朝廷并不想多事,以稳为主。

    元真坐在邵瑾身边大吃大喝,偶尔插一两句话。但没有人忽视这个少年,因为他是凉城四县正儿八经的主人,再加上他母亲出身广宁王氏,在这个乌桓后裔占多数的地方,元真的身份比想象中尊贵多了——至前晋年间,乌桓形成了王、祁、苏等大姓,一番争斗后,王氏已然成了乌桓族群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名门,而今他们甚至有点想“重造”族谱,攀附太原或祁县王氏,说是他们的分支,原因也很简单,太原王氏已经接近毁灭了,正适合“借壳”。

    邵瑾也注意到了这点。

    在他心目中,元真的重要性再度蹿升一大截。父亲让他们一路同行,并非无因。

    不知道能不能想办法影响元真的婚娶,让他们的关系更亲密一些……

    四月二十五日,邵瑾抵达马邑县,停留三日后,折向东北,进入云中郡地界。

    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见到了第一批奉诏汇集而来的外藩兵士:扶余国兵五百。

    看到这支人马后,他下意识觉得,大梁朝的军事机器又缓缓低吼了起来。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